有人说十大合法配资,李隆基哪都好,就是活得太老。如果早死20年,或许能配得上“千古一帝”的赞誉。
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差距巨大,前半生敢于和奶奶武则天叫板,与姑姑太平公主夺权,后半生却沉迷于儿媳妇杨玉环的美色,选择躺平。
那么,李隆基究竟是如何亲手缔造辉煌的开元盛世,又为何眼睁睁看着大唐陷入安史之乱的血污之中呢?本文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传奇人生。
李隆基多才多艺,在音乐领域天赋极高,且容貌英俊。如果在正常家庭中平稳成长,或许会成为偶像艺人,然而命运对他另有安排。
他的家庭生活极不安稳,父亲李旦虽为皇帝,但在李隆基5岁时被迫退位,奶奶武则天登基成为女皇。此后,李隆基被幽禁宫中长达7年,不得外出玩耍。
8岁时,母亲一大早被武则天召见后便人间蒸发,李隆基哭着找妈妈,父亲却对妻子的失踪只字不提。
展开剩余81%这段恐怖压抑的幽禁生涯,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权力的执着与冷酷,他甚至给自己改小名叫“阿瞒”。
16岁时,武则天被赶下台,大伯李显继位,李隆基重获自由。李显先是让他担任上辇奉御管马,后又将其调离京城任潞州别驾。在潞州,他修建德风亭,“德风”出自《论语》,体现出他想做以身作则好官的志向。
但京城突发变故,李显暴毙,韦皇后把持朝政。25岁的李隆基挺身而出,拉拢部分宫廷禁军,发动唐隆政变,诛杀韦氏一族,将父亲李旦推上皇位,自己成为太子。不久后,李旦让位,李隆基登基称帝。
登基后的李隆基虽有皇位,却根基不稳,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姑姑太平公主的人。关键时刻,王琚劝说他“天子之孝异于匹夫,对天下好才是真的好”,让他下定决心夺权。
公元713年七月初三,太平公主心腹突袭武德殿,企图劫持李隆基,却被他提前设伏诛杀。随后,李隆基亲自带兵诛杀太平公主一党,终于登上帝国权力的最高峰。
此时,他急需组建新领导班子,第一个目标便是大唐四大名相之一的姚崇。姚崇提出“十事要说”,包括广施仁政、不疯狂扩张、执法不避亲、宦官不干政等条件,李隆基一一答应。
为践行不给百姓添麻烦,他带头节俭,下令融宫中金银器玩、禁止后妃佩戴玉器、染锦绣丝织品为黑色、遣散三千宫女。在他的影响下,百官也纷纷效仿,如宰相卢怀慎清廉到死时连棺材都买不起。
李隆基挑选数百名宫女在宫中梨园附近唱歌跳舞,亲自担任演奏和舞台指导,这些表演者被称为“梨园弟子”,他也被奉为梨园行祖师爷。
他的第二任宰相宋璟建议恢复谏官制度,规定官员与皇帝议事时谏官必须旁听。谏官们纷纷进谏,李隆基想把父亲牌位摆在大伯前、给喜爱的皇子起好名字、修高老丈人的坟、杖毙浪费食物的侍卫等想法都被谏官劝阻。在百官的谏言下,大唐政治清明,逐步走向强盛,开元盛世来临。
第三任宰相张说协助李隆基完成泰山封禅。泰山封禅是古代君王向天地汇报功绩、宣告盛世的至高荣誉,此前只有秦始皇嬴政、汉武帝刘彻、汉光武帝刘秀和李治完成过。
李隆基登上泰山之巅,内心澎湃,此时他不仅站在泰山之巅,更站在大唐之巅与人生巅峰。
不知从何时起,李隆基开始懈怠。司马迁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,他的侏儒亲随与大臣争道,他本想包庇,可奏章一来便翻脸杖毙侏儒。此时的他越来越喜欢在宫中设宴听曲、出游打猎,面对谏臣韩琮的劝谏开始厌烦。
为防止宰相专权,一般两到三年就会更换,李林甫却在宰相之位上待了19年。他善于贿赂李隆基身边人,摸清心意后投其所好。
李隆基想废太子、破格提拔边关将领,李林甫都顺着他说话,还打压谏官,让谏官们不敢发声,被称为“帐下马”。
此后,李隆基将大小事务都交给李林甫处理,自己则专注于吃喝玩乐,改编出《霓裳羽衣曲》,大肆修筑宫殿,宫女数量从三千激增至四万。
他还因高力士将儿媳妇杨玉环送入自己洗澡池而重用高力士,四方奏章先呈给高力士,小事他便可决定,太子、公主、驸马对他都极为尊敬。杨贵妃得宠,杨家人平步青云,杨国忠结党营私、打压异己。
在一个寻常的清晨,杂胡将领安禄山拖着他肥硕的身躯前往京城,前来觐见李隆基。他仅向李隆基行拜礼,对太子则视若无睹,甚至宣称只知晓天子而不知晓太子。
当听闻太子将来会接班成为皇帝时,他竟嚎啕大哭,并说道:“天子怎可离世?我安禄山坚决不同意。”这番言论令李隆基深为感动。
而此时,最血腥的叛乱——安史之乱已进入倒计时,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盛世,即将在这场动荡中走向衰落。
历史涨知识唐朝安史之乱
文本来源@纪不住的视频内容十大合法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